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座谈会暨美丽乡村艺术行活动在江苏南通举办

日期:11-03  点击:956  属于:行业动态
  11月1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座谈会暨美丽乡村艺术行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该活动是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和乡村产业发展司的共同指导下,由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国农业出版社联合主办。 
 

  据介绍,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要求,包含座谈研讨、书画摄影展览、交流笔会、乡村考察等内容,通过交流全国各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典型经验,研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展示美丽乡村风貌和农业文化特色,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和文化振兴。 
 

  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文化振兴和文化产业振兴的关系,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乡村文化振兴不能完全靠产业,文化产业振兴不能完全代替文化振兴,但文化产业可以发挥重要的熏陶作用。乡村文化振兴,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树立良好家风、家训、家规,培养农村引领人才,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教化属性,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有利于教化人民、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有助于补齐农村文化短板,能够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城乡一体化和中国农业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注重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抓好文化产业基础建设,制定出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加强品牌宣传,利用好互联网传播的作用,讲好新时代乡村文化故事。 
 

  南通市委副书记沈雷在欢迎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指示要求,以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为抓手,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挖掘江海文化内涵,传承乡村文化,凸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元素,留住乡愁记忆;注重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互联网+”模式,高标准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载体平台,引导民间艺人创业创新,推动创意设计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做大做强乡村文化产业。2019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近500亿元。接下来,将继续凝聚合力,打造南通“一村一幅画、一乡一天地”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侯曜禹在致辞中表示,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乡村文化孕育着、也守护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对于乡村产业、组织、生态、人才振兴都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乡村大量的历史、民俗、生态、传统技艺等,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各方面专家、学者、企业家加入到挖掘、传承、弘扬乡村文化的行列中来,带领农民群众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增收收益,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刁新育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文明发源自乡村,乡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之魂,乡村文化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特殊作用,要系统地对农村文化加以整理,传承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繁荣我国乡村产业的有益探索,积蓄着农村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正当其时、恰逢其势,要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新乡村文化产业业态、加快拓展乡村文化产业空间,让优秀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广大乡村融合会通,焕发勃勃生机。 

  在会议主题报告与主旨报告环节,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副主席、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原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乡村振兴体现了乡村多重功能,而乡村文化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文化传承是中国乡村最重要的功能表现之一,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体现了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诉求。中国是富有历史传承的民族,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农村文化的传承、提升和发展,产业化是其中的重要选项,可以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强大生命力,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要以农民为本发展乡村文化,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来为乡村文化产业带来多元投入。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恒表示,农耕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传承什么、谁来传承、怎么传承的问题。当前,在实践中面临村庄的衰落、人才流失和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对此农业农村部门应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启动全面摸底,制定文化遗产传承清单;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突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的有机融合;加大对创意农业的宣传力度,对乡土人才的挖掘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农耕文化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 

  在主题演讲环节,全国农业展览馆研究员、中国农业博物馆农史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曹幸穗围绕“农耕文化与贡品特产的产业开发”主题,就如何挖掘贡品文化价值助力农业品牌创新进行了分享。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农业农村部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王思明在题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乡村振兴”的演讲中,将传统农耕文明的价值归纳为:安全食品之源、农业创新之基、生态涵养之地、和谐共生之所、文化传承之乡,提出了要以文化搭台、文化唱戏,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交流环节,南通市江海研究会副会长房健、邳州市宣传部副部长王瑞先、江苏爱佳福如土壤修复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唐会联作为典型代表,分别围绕“文化赋能产业兴旺”“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邳州实践”“文化赋能 产业兴盛”,介绍了南通、邳州、碧双创公司在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在随后的座谈中,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12家发起单位有关负责同志讨论通过了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典型案例推介活动方案,并就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和联盟工作,分别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天金,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雷刘功,全国农业展览馆党委书记隋斌,中国农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总经理、乡村文化研究院院长胡乐鸣,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贾连奇,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赵铁信,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全国农技中心原主任陈生斗,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全国畜牧总站原党委书记何新天,中国渔业协会会长、农业农村部渔业管理局原局长赵兴武等嘉宾一致认为,底蕴深厚、悠远厚重的农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具有塑魂和赋能的双重作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农耕文明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在做好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要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大力弘扬乡村文化,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经济繁荣,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助推城乡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据了解,本次活动形式创新,内容丰富。活动期间举办的“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绘画摄影作品展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展览走进南通”,充分展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农村的巨大变化和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宣传了美丽乡村新变化,凸显了悠远厚重的中华传统农耕文化。  

  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交流笔会活动中,众多书法、绘画艺术家在实地考察南通乡村,感受南通农业新成就、农村新风貌和农民新风采后,以现场创作书画作品的形式,赞美新农村、讴歌新时代,用文化艺术形式为乡村文化振兴凝聚更大力量。 
 

  南通市副市长赵闻斌、南通市委副秘书长鲁亚飞、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金荣、南通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徐加明、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曹建新等地方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新闻媒体代表约100人参加了活动。 

  座谈会由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农业出版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孙林,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李同斌共同主持。

来源:中国农网
新闻采集:美丽乡村
审核:王唐攀
关于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最新消息扫一扫,关注我们最新消息
联系我们
0731-8421042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联系人:小燕子

手机:18975195278

邮件:yanzi@hnmlxcw.com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兴联路369号粮检大厦八楼802室

底部导航
湖南省美丽乡村服务平台由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运维,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是在农业农村厅的倡导下,由一批热衷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专家、教授以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发起成立的社团组织,是专注于湖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宣传、培训、咨询等各项服务的公益性团体。业务上接受湖南省社科联、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民政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