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产值突破1万亿元,已全部脱贫摘帽的832个贫困县中,超过六成拥有地理标志。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已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截至10月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85个,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935件,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9224家,建设24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涵盖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三区三州”。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以来,开展实施21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目前已累计直接投入引导资金逾1000万元,覆盖17个中西部省份的43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大同黄花等32件地理标志。地方政府已配套投入超过1.2亿元,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逾210亿元,相关产品加工、商业物流、旅游业等产值40亿元,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带动从业贫困人口超60万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提能力、建机制、育品牌”,继续推进地理标志产品扶贫工作。一是加强对贫困地区地理标志的业务指导,开展专项培训,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广泛宣讲专业知识和运用案例;二是继续开展贫困地区地理标志情况的摸底调查,挖掘产业潜力,构建地理标志产品监督链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三是强化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品牌,倡导贫困地区结合资源特色优势,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地理标志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的裂变效应。
作者:谷业凯 来源:人民日报
新闻采集:美丽乡村
审核:王唐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