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布局

日期:08-08  点击:316  属于:政策动态
湖南休闲农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布局
李卫东,黄国林,肖远志,张力,唐桂梅,曾斌
1.湖南省园艺研究所,长沙 410125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长沙 410125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 410125
摘要归纳分析湖南休闲农业产业的融合集聚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思路的策略湖南省休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提供有益参考。利用文献分析法GIS空间分析归纳法,对湖南休闲农业产业融合集聚发展区域、五星级农庄空间集聚特征展开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休闲农业依据区域资源优势特点已初步形成四大休闲融合集聚农业特色区域;五星级农庄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整体规划缺乏、资源要素集聚不够、融合发展乏力、资源挖掘力度不足、布局导向作用不强等融合集聚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以优化空间布局思路的发展策略,从区域范围、比较优势和建议发展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优化“一心一区三带”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并绘制了优化布局示意图。
关键词休闲农业 布局优化 融合集聚 湖南 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1]。同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办发[2017]14号)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功能融合发展”、“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发展”[2]。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仍与其他省份如浙江省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产业融合和集聚发展不足,没有形成自己大区域品牌等。鉴于此,客观审视和评价湖南省休闲农业融合集聚现状,探讨休闲农业产业融合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优化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希望对促进湖南省美丽乡村和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湖南休闲农业资源集聚发展现状
1.1  集聚区域发展现状
近年来,资源要素集聚促使湖南省形成了以长株潭核心区、湘中南区、环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为主的四大休闲农业特色区域,各区域均显著具有该区特色资源要素[3-6]。其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休闲农业已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化农业、体验农业基地为主的规模化经营模式,是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娱乐、购物、农业教育、会务培训等为主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区;常德、岳阳、益阳环洞庭湖区形成了以“渔家乐”、“花家乐”、“竹家乐”、“水上乐园”为主的专业化经营模式,成为湖湘观光特色休闲农业区;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等西部山区形成了以原生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为主的特色化经营模式,成为原生态、民俗风情、山林景观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区;娄底、邵阳、衡阳、永州、郴州等湘中南地区以名人典故、历史文化、湖湘文化、边区贸易、休闲健身、体验农耕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型经营模式,成为山水创意休闲农业区。从现有特色区域来看,湖南省已初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同时产生了一批地方特色休闲农业品牌。
同时有些地方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禀赋,结合市场消费需求,不断调整产业布局,融合集聚具有地方特色的亮点[7-8]。如长沙市望城区依托“靖港古镇”、“乔口渔都”等湘江古镇,形成了集鲜食果蔬采摘、区域农耕文化体验、民俗节庆活动、历史内涵品鉴等为一体的融合集聚区域。岳阳地区环南湖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汇集了洞庭湖博览园、茶叶博览中心、万垅乡村旅游、南湖水上休闲游等休闲农业企业,注重培育湿地乡村旅游休闲运动娱乐,形成了集湿地观景、湖湘文化体验、拓展、康养、水上运动等于一体的融合集聚区域。
1.2  五星级休闲农庄空间布局分析
“农庄经济”是湖南休闲农业最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动能和经济实体形式,也能最大程度代表湖南休闲农业发展水平[9]。湖南自2006年开始评定星级休闲农庄以来,截止2016年底,已评定省级星级休闲农庄6批次,共计1057,其中五星级休闲农庄303家。湖南省正以“五星级农庄+基地+产业示范”方式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园创建工程,资源和产业融合集聚格局正在形成
截止2016年9月,项目组通过官方公布资料、实地调研、网络查询等途径,共搜集到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298个,其中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提供的有160个按照休闲农庄经营地址,Arcgis10.0进行空间可视化,得到图1。如图1所示,五星级农庄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集聚特点,形成了几个明显的集聚区域。长株潭城市集聚群依托经济、客源、交通、科技等优势,五星级农庄最为密集,是湖南省休闲农业产业核心区域;衡山景区集聚群与南岭丘岗山地集聚群依托便利的铁路、公路及优越的自然生态,成为湖南发展最快的休闲农业区域;湘中盆地集聚群依托交通区位、独特地域文化等优势,是湖南休闲农业起步最早的区域;西洞庭集聚群是依托环洞庭湖独特的自然生态、湖区文化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区域,与南洞庭、东洞庭组成了湖南省环洞庭休闲农业产业区域;张家界景区集聚群与怀化西部山区集聚群则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浓郁的民族文化等优势,形成了湖南省休闲农业产业民俗景观型特色区域。


 
1 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空间分布(图中点代表五星级休闲农庄,各种颜色的圆圈为五星级农庄聚集区)
2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布局问题分析
2.1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滞后
休闲农业产业规划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引导休闲农业融合集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10]。随着农业转型升级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休闲农业作为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兴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指导意见,同时,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相关休闲农业规划呈现出布局与发展、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效益适应的状况导致全省休闲农业产业融合集聚发展滞后。
2.2  资源要素集聚不够
湖南休闲农业资源要素丰富山地景观、田园景观、河谷景观、湖泊景观、湿地景观等地形地貌类型多样,水稻、油菜、柑橘等农产品不仅具有总量优势,更具有质量特色,同时,湖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独特的民族风情,传统风俗形式多样,民俗文化内涵深厚。但许多特色农业资源未被充分挖掘,局部形成的效应也能达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自然资源要素、人文要素、农业特色产业、基础设施资本、人才、信息化等要素集聚不够,不同区域的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5]
2.3  产业内外融合发展乏力
部分地区休闲农业还只停留在单纯的农家乐模式农业内部的一二三次产业拓展和延伸不够,旅游业、信息业、现代工程业等其它产业跨界融合不够。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等形式的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农业与文化旅游等形式的产业交叉型融合,“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等形式的先进技术要素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还不够灵活多样。
2.4  分散经营封闭发展现象严重
在现有休闲农业产业中许多地区虽然形成了集采摘、垂钓、观光、康养等功能的特色农业产区,但仍产品单一,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地方特色,同质化严重同时多还是各自为营,封闭发展,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与休闲农业未有效集聚融合,没有形成专业集聚村和休闲度假品牌农庄,规模效应
2.5  空间布局导向作用不强
从整体上看布局导向作用仍不强,休闲农业差异化特色发展不足。传统的农家乐、村寨游、民俗村等形式的休闲农业有较大发展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加入观光体验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园或休闲农业产业园模式还非常缺乏,趣味休闲、特色餐饮、文化创意、运动健身、养生度假、康体疗养等主题形式的休闲农业项目少且挖掘深度不够。许多地区的农业休闲项目重复单一,没有对当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进行科学布局和充分利用只通过景观搬迁和雷同的景观再造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彰显乡村田园风光的特质和区域差异化发展[11]
3  湖南休闲农业布局优化对策
融合集聚发展要创新发展理念,结合湖南省农业发展特色,以“大农业”的思路深挖农业内涵,整体布局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引导产业融合集聚发展[12]本研究对湖南休闲农业融合集聚现状和存在问题综合分析,通过围绕农业产业为核心充分利用湖南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村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业生产活动,结合交通区位等优势对湖南进行休闲农业发展布局优化,推动湖南休闲农业融合集聚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布局原则
3.1.1  以农为本,促进增收。以农业为基、农村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3.1.2  优化布局,要素集聚。科学规划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突出发展重点,着力融合集聚,凸显区域休闲农业特色;整合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形成创新合力。
3.1.3  创新融合,相互促进。坚持产业融合,立足一产、开发二产、繁荣三产,实现一二三产叠加与乘积效应;实施“三品”融合,打造品牌农业、建设品味农村、塑造品质农民。
3.1.4  保护生态,持续发展。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发展。
3.2  优化空间布局重点
通过湖南休闲农业融合集聚现状和问题分析,结合湖南各区域产业优势、生态特征、交通区位、文化特色等比较优势,本研究将湖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由原来的一心三带三区优化为“一心一区三带”(见2),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挖掘潜在优势,更进一步促进资源、市场等融合集聚发展。“一心”为“长株潭”都市休闲农业核心,“一区”为环洞庭湖休闲农业区,“三带”为京广沿线休闲农业产业带、二广高速休闲农业产业带、大湘西休闲农业产业带。下面分别从区域范围、比较优势、建议发展方向来详细阐述布局重点
3.2.1  “长株潭”都市休闲农业核心
区域范围: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为核心。
比较优势:位于京广经济带、武汉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集自然山水与伟人故里于一身;经济基础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省内其他地区高,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庞大客流量;是农业科技高度集中的地域之一;为湘菜集聚地,饮食文化丰富。
建议发展方向:打造湖南最大的都市休闲农业核心区[3,13]依托长株潭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城市郊区型休闲农业;依托伟人故里(韶山、花明楼)、大围山、水府庙等自然景区,发展红色革命、景区带动型休闲农业;依托农业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依托湘菜品牌优势,发展特色餐饮、度假购物型休闲农业;依托时鲜水果、花卉苗木、特色蔬菜、有机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参与体验型、创意科技型休闲农业。
3.2.2  环洞庭湖休闲农业区
区域范围:以常德西洞庭、益阳南洞庭、岳阳东洞庭为重点。
比较优势:具有丰富的湖泊和渔业资源,湖区河网纵横交错,大面积的湖泊湿地景观;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商品粮和棉、油、茶、猪、鱼生产基地;历史文化民俗资源丰富,湖乡农业文化与渔业文化特色底蕴深厚
建议发展方向:打造最具湖南“鱼米之乡”特色的休闲农业优势产业区[3,13]利用洞庭水系,发展集疗养度假、特色水产、水上运动等为一体的农渔风光休闲农业;依托国家湿地公园资源,发展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湿地景观型休闲农业;围绕国家粮、棉、油产业基地,发展农事活动参与型休闲农业;依托捕鱼、采莲、挖藕、摘菱角等农业生产活动,发展渔业生产民俗型休闲农业;依托岳阳楼、君山岛、桃花源等景区,发展景区依托型休闲农业。
3.2.3  京广沿线休闲农业产业带
区域范围:以郴州、衡阳、株洲攸县、茶陵、炎陵、岳阳汨罗、平江等城区为重点。
比较优势:交通发达,处于东联西托、南北流通的重要位置;对接泛珠三角地区,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和106107国道及高级公路等纵横境内;气候及其生态环境呈垂直差异性特征,土地利用及其农业景观也出现自下而上由农耕或园艺型经济林、用材林到山地草场的递次变化。
建议发展方向:打造临粤港澳度假圣地的休闲农业优势产业带[3,13]依托京广高铁和京港澳高速湖南段、平汝高速及京广复线交通资源,发展对接外省游客的度假康养型休闲农业;依托南岳衡山和资兴东江湖等自然风景区、莽山和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景区观光型休闲农业;依托船山书院、蔡伦造纸、炎帝文化等历史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游型创意休闲农业;依托云雾茶、冰糖橙、黄桃、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参与体验型和特色基地型休闲农业。
3.2.4  二广高速休闲农业产业带
区域范围:以娄底、邵阳、衡阳、永州、益阳安化等城区为重点。
比较优势:是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以梅山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山地立体农业特征极为突出,是观光园艺、观光特种农业、观光林业、观光茶旅、观光牧业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精耕细作"而出名,物产丰富,其河谷平原和丘陵盆地培育多种特色农产品。
建议发展方向:打造湖湘农耕文化体验的休闲农业优势产业带[3,13]充分挖掘梅山文化、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等,发展湘中地区民俗风情型休闲农业;依托湘中河谷丘陵盆地的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发展田园观光型创意休闲农业;依托紫鹊界梯田、湄江风景区、白水洞、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筱溪湿地公园、九嶷山、崀山、南山等,发展康养和山水田园型休闲农业;依托脐橙、黑茶、香柚、香米、香芋、灰鹅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型和特色基地休闲农业。
3.2.5  大湘西休闲农业产业带
区域范围:以张家界、吉首、怀化城市为重点。
比较优势:为土家、苗、侗、白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住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民俗资源,包括苗族、土家族的特色节庆、祭祀活动(三月三歌会、苗年等),民族服饰(苗族刺绣、土家织锦等)、民族建筑(风雨桥、吊脚楼等)和民间艺术(茅谷斯舞、傩戏等);具有多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城、古镇、古村、古寨等,历史气息浓郁;自然景观素以山奇、水秀、洞胜、谷幽称绝,几乎包揽了世界地质地貌、水系水文、生物等生态系统的奇观绝景。
建议发展方向:打造湖南最具民族民俗特色的优势产业带[3,13]挖掘土家族、苗族、侗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优势,发展民俗节庆型休闲农业;依托凤凰古城、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等古城古镇古村古寨,发展民俗风情型休闲农业;依托张家界森林公园、猛洞河等丰富多奇的原生自然景观,发展森林康养型休闲农业;依托柑橘、猕猴桃、板栗、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及杜仲、黄柏、厚朴等中药材,发展特色基地兼容型创意休闲农业。


 
2 湖南休闲农业优化布局示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05/content_5165626.htm
[2]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 www.hunan.gov.cn/2015xxgk/fz/zfwj/szfbgtwj/201703/t20170330_4121304.html
[3]  刘军,盛姣.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4):136-140
[4]  刘海燕,李映辉.基于产业集群的湖南省休闲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25-27
[5]  邹珊,李想,杨敬华.湖南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1):111-118
[6]  赵蒙,张胜利,高志强.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作物研究,2012,26(6):679-681
[7]  李卫东,黄国林,张力,等.园艺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16(9):85-87
[8]  李卫东,黄国林,陈鹏,等.农业科技园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16(5):97-99
[9]  李卫东.休闲农业创意.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
[10]  刘军.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5):62-65
[11]  牟双艳.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12]  子铭,刘天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314-320
[13]  李继承,朱校奇,章勇,等.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2):74-78


 
关于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最新消息扫一扫,关注我们最新消息
联系我们
0731-8421042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联系人:小燕子

手机:18975195278

邮件:yanzi@hnmlxcw.com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兴联路369号粮检大厦八楼802室

底部导航
湖南省美丽乡村服务平台由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运维,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是在农业农村厅的倡导下,由一批热衷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专家、教授以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发起成立的社团组织,是专注于湖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宣传、培训、咨询等各项服务的公益性团体。业务上接受湖南省社科联、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民政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