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解读
文┃黄昕 湖南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10月9日印发了《湖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许多内容都涉及美丽乡村建设,本文着重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个方面进行一下解读,供读者朋友参考。
一、“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6757个,为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产业美”方面,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开建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常年稳定在7000万亩、600亿斤左右;水稻、油菜面积均稳居全国第1位,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蓬勃发展,“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基本成型,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4万亿元。
(二)“环境美”方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如期推进;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大棚房整治”、“长江十年禁渔”、小水电清理整改等“底线任务”落实有力有效;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三)“生活美”方面,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省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5元,年均增长8.67%,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绝对值居全国12位;农村通组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基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六个全覆盖基本实现。
(四)“风尚美”方面,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文明行为理念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基本建立并发挥作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村镇扩面提质,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村数量达到乡(镇)村总数的50%。
二、“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从《规划》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强化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完善具有湖南特色的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民居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彰显现代文明的美丽宜居乡村。
三、“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规划》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聚焦布局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划和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田园风光特色的美丽幸福家园。聚焦产业美,持续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导向,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聚焦环境美,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聚焦生活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健全完善。聚焦风尚美,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引导群众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把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
四、“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举措
《规划》虽然没有直接从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个方面列出具体措施,但《规划》中出台的许多措施都将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助推“布局美”
《规划》强调,各地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城乡融合类、农业发展类、生态保护类、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五类村庄功能类型,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发展。强化村庄规划引领,坚持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整合涉及乡村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的各类规划,覆盖村域全部国土空间,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确定开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美丽国土空间新格局。营造宜居生活空间,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有序,体现乡村空间的人性化、多样化,重点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群众生活圈建设。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推进村庄建设“一张图”管理。
(二)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助推“产业美”
根据《规划》,湖南省“十四五”将发展优质稻米、柑桔、生猪、食用油(菜籽油、茶油)、家禽、水产品、中药材、竹木、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落实“千亿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培育10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30个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的典型县,培育15条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的重点链,全省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8%左右。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建设,探索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要求,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小镇。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探索开发特色农家乐集聚村、沉浸式体验、文化休闲、乡村康养、古村体验、产村融合家庭农场等乡村休闲旅游模式。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0个、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150个、休闲农业示范农庄300个,将休闲农业打造成100万人就业、800亿元产值的乡村产业新增长极。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助推“环境美”
《规划》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将从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农村污染治理等方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加速农村公路桥梁提质改造,推动乡乡通三级路建设。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竹林道)、旅游路建设,逐步提升建制村通双车道比重。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按照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特色精品三个基本标准,分类制定村庄清洁行动标准规范,全方位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持续整治农村“空心房”,依法依规拆除危旧房、闲置房、残垣断壁,及时平整和科学有效利用拆后土地。继续实施湖湘农民新居工程、农村美化绿化气化工程、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农村户用厕所愿改尽改。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污水治理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继续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大力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打造一批“水美湘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因地制宜科学探索垃圾分类模式,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四)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助推“生活美”
《规划》强调要加快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的短板,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因地制宜开发风能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村地热能利用水平,实施“气化乡村”工程,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有序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持续提升。实施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县域节目传输覆盖,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推进快递服务进村,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全覆盖。加强县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县域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改善农村居民教育条件,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建设工程,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农村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健全乡村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各类文艺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加强村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家门口十小”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建设。健全完善“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监测预警社会协作机制。
(五)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风尚美”
《规划》指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安居乐业提供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为乡村振兴凝聚善治的力量。健全党领导的村民自治形式,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在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事业建设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村(居)民自治格局。组织村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参事会、禁毒禁赌协会、退伍军人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司法保障,统筹加强乡村综治中心、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打造法治乡村示范样板。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进乡村“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警务”,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着力淳化乡风、敦化民风、培育新风,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决遏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统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守护和传承湖湘优秀农耕文明。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以优良家风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带动作用,构建弘扬新乡贤文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