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引领与十八洞村脱贫
文┃唐建明 韩雪飞 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既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以中国农村全面走向现代化为基本内涵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有力保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仅可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自身素质和治理能力,更能使我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依靠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打开工作局面,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开启富裕幸福美丽的乡村新境界。
一、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我们党的既定方针,然而,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为了总结贫困乡村脱贫工作的经验并找出其脱贫后走向振兴的具体路径,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在2020年10月至11月先后深入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菖蒲塘村以及贵州江口县、贵定县等地农村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寻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十八洞村是课题组重点走访的对象,十八洞村分为大寨和小寨两部分,2020年11月有225户村民,939人,党员31人,党员平均年龄45岁。课题组所调查的十八洞村等地有几个共同特点,以少数民族为主,居住地山多田少较分散,自然条件较差,村民脱贫愿望迫切,新选出的基层党组织有较强责任担当精神,肯吃苦,办法多,把村民分成几十个互助小组,在党员带领下大家团结奋斗热情高。
(一)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根据笔者对湘西十八洞村等农村脱贫效果显著地区的调研与分析,了解到这些曾经贫困的乡村在脱贫中奋进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党的“三农”政策引导思想解放、以科学高效的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以先进技术和有效机制推动乡村经济与社会协调融合发展。
从调研数据看,75%的村民认为村党组织作用发挥很好或好,68%的村民认为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很大或大。对于脱贫原因,71.69%的人认为党的政策扶持,64.15%的人认为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
(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相较于城市社区、机关和高校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无论是党员数量还是质量均与乡村振兴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加之农村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元的价值理念对党员思想的影响,农村基层党建任重而道远;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制约着乡村振兴的速度和功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成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
从调研数据来看,26.41%的被访者认为党员质量不过硬,9%的人认为党员数量不足;64.15%的被访者认为筹措资金比较困难,50.94%的被访者认为村民的思想不统一,43.39%的被访者认为村民缺乏自信;20.75%的被访者认为对村民的激励机制缺乏,8%的被访者认为对党员的激励不足,另有受访者表示村民法治素养及技术培训不够。
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即通过提升群众组织力激发其内生动力,在盘活资源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战略协调力,在实现“四个自我”中提高公信力、增强组织凝聚力,以高效领导和制度规范为富饶文明美丽的乡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调研数据也证实了以上思路。79.24%的被访者认为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首要的是做好发展经济、群众思想教育、乡村文明建设、村民服务等工作,49.05%的被访者认为应做好提高党员素质、高校管理和社会治安等工作。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把握一条主线:把经济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首要考量
经济发展是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首要考量,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前提。湘西十八洞村、菖蒲塘村等地基层党组织通过发挥党员在经济发展中的举旗定向作用和在产业振兴中的攻坚克难作用,使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能人”形象逐渐树立,为党组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群众对党组织及其安排的“致富能人”经历了从佩服到顺从再到协助的心路历程。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行动不仅赢得村民的衷心拥护与敬佩,脱贫后的村民怀着对党组织感恩之心自觉走上了乡风文明倡导者与乡村治理协助者的道路,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之路走得更加坚实平稳。
(二)激发内生动力:把思想引领作为提升群众组织力的根本方法
思想教育是提升群众组织力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向群众讲清楚党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惠民政策以及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从而提高群众的政治领悟力,自觉配合基层党组织的计划与实施方案;通过讲清楚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长远利益和持久效益从而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渴望的内在推动力;通过向群众灌输最新发展理念与前沿科技知识从而激发群众的科技创新力;通过向群众讲清楚乡村振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从而激发群众勇于攻坚克难的自我表现力。
思想转化与行为规范是增强群众组织力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群众组织力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首先应提升其对群众需要的洞察力和群众利益的满足力。其次,应提升群众智慧的吸取力,广泛吸取村民对乡村振兴的智慧,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再次,应充分调动群众的情绪感染力。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应通过自身艰苦细致、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的行为使群众相信党组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的幸福和光明前景,更应该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他们各自面临的实际困难,用心用情感化群众,在相互理解与支持中共同开辟乡村振兴新境界。此外,应妥善抓好对群众行为的规范力。既不能强群众之所不愿,又不能影响乡村振兴计划的执行,须用说服教育与规范制度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好乡村振兴中的矛盾和问题。
(三)注入外在活力:把盘活资源作为提高战略协调力的有效途径
资源缺乏是贫困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把盘活资源作为提高战略协调力的重要途径。如十八洞村党组织通过组织群众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经济新模式、市场新业态,发展了苗绣、猕猴桃种植、养殖、特色乡村旅游、山泉水厂和太阳能、小水电等当家产业;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壮大劳务经济;通过与花垣县苗汉子野生蔬菜公司、吉首金毕果服装公司、湖南步步高集团、首旅集团华龙公司和消费宝公司等企业合作,解决当地在发展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加强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也是提高战略协调力的重要举措。需要指出的是,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都考验基层党组织的协调能力,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及时沟通与高效运作。
(四)锻造自身能力:把“四个自我”作为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党长期执政与纯洁性建设需要提出的“四个自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修炼内功”增强自身领导能力的行动指南。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自觉纠正和补足,以促使组织肌体健康发展的过程,是增强组织内聚力的必然要求。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提高乡村振兴能力从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增强组织外吸力的有力保证。
从湘西十八洞村等贫困村脱贫的经验看,对党内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的革新是提高党组织影响力的基础,革除人才选拔积弊,按照“好干部五个标准”选拔人才,通过对新选拔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担当大任的政治责任感与履责执行力;基层党组织职责明确、合理分工是增强组织战斗力的关键,通过革除“吃大锅饭”与职责不清等不良现象提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与竞争力;对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履职能力与履职效果考核机制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党组织的公信力,通过奖优罚劣促党员干部在履责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看家本领”,如十八洞村的“抱团脱贫+互助振兴”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引领与带动作用。通过对体制机制的革新与提高党员素质能力的双轮驱动,乡村振兴的效果将逐步彰显。
(五)注重统筹协进:把高效领导和制度规范作为乡村建设的可靠保障
坚持党组织的高效领导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保证。党组织的领导是否高效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败,必须把高效发展、高效治理、高效引导、高效建设作为领导乡村振兴的根本抓手,这四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局。
制度规范是党组织领导科学化与高效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振兴长效化的必要条件。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各方面走向现代化所制订的具体制度与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制度必须相辅相成、有效衔接,而不能与之抵触。基层党组织应收集各地关于乡村发展、治理、建设、振兴等方面的好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有利于地方振兴的各种规章制度、乡规民约,引导人民各尽所能,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在制度建设中,以人才制度规范为前提,以治理制度规范为基础,以发展制度规范为根本,以精神文明制度规范为辅助,以基础建设制度规范为保障。基层党组织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应集思广益,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照顾好各方利益,稳中求进。有了制度的“保驾护航”,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
摘编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4期